[人民网头条] 杨冬生:改革创新“多管齐下” 推动用地方式根本转变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人民网头条] 杨冬生:改革创新“多管齐下” 推动用地方式根本转变
2015-06-25 |  来源:办公室  |  分享到:

 

  人民网成都6月25日电 近年来,四川省在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土地及时有效利用、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在第25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本网围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相关工作,专访了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冬生。

  人民网:杨厅长,您好!今年6月25日是第25个全国土地日,我们知道,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那么请结合四川实际,谈谈您对“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具体考量?

  杨冬生:作为万物之本、财富之源的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更是新常态下节约集约利用和特殊保护的重点对象。因此,国土资源部连续三年将全国土地日主题定位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今年土地日主题在2014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与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一脉相承。“根本”二字,突出强调了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更深层次和更高要求。

  节约集约用地,推动用地方式根本转变是新常态下服务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出路。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稳增长成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最主要的工作。稳增长的关键是抓重点项目落地,重点项目落地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及时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在建设用地供给量刚性制约、需求量刚性增长的背景下,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以有限的土地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以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保障项目落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出路。

  节约集约用地,推动用地方式根本转变是全面改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必然要求。尽管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用地效率不断提高,但土地资源粗放低效利用甚至闲置浪费的现象仍然存在。土地粗放利用不仅加剧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的矛盾,影响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破坏生态环境和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影响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增强全民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是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人民网: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才能使之处于永续利用的良好状态,为人类造福。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四川的耕地现状,以及在耕地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

  杨冬生:我省现有耕地面积673.5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85%,人均耕地面积仅1.12亩,旱地多(56.74%)、水田少(41.47%),中低产耕地40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0.5%,优等地0.46万公顷,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0.07%。这种人均耕地偏少、耕地质量偏低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为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我省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十二五”期间,我省土地整治规模为193.89万公顷,新增耕地15.75万公顷,增加粮食产能53.86亿斤,同时呈现多方面的成效。

  一是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全面强化。我们严格落实省、市、县三级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新增耕地面积,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标准和“占一补一,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2014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耕地29.08万亩,比占用耕地超出10.8万亩,实现占补平衡后还有盈余。

  二是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健全。为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我厅与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四川省土地整治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川国土资发〔2015〕14号),强化了简政放权、分级负责、堵塞漏洞、防范廉政风险的管控原则,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同时还建立健全了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对违法占用耕地的监督检查和依法查处。

  三是推进了四川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监管力度,探索“以补代投、以补促建”的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土地综合整治。2014年全省总投资76.6亿元,完成土地整理478.1447万亩,有效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四是直接带动项目区农民增产增收。土地整治完成后,项目区耕地质量显著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耕地单产和总产明显增加,促进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20%以上。同时,我们鼓励项目区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使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通过打工挣钱增加收入。

  五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土地整治为引进涉农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传统分散农业向现代规模化农业转变,全面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离土不离乡,农民变为农业工人,承包户变为股民,极大地焕发了农业投入的积极性。

  人民网:近年来,四川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文件,以健全制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请问,省国土资源厅是如何促进批后土地及时有效利用、提高开发园区土地利用水平?

  杨冬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王东明书记、魏宏省长、王宁常务副省长多次对节约集约用地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制度规范。省国土资源厅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完善制度机制,创新节地措施,盘活低效用地,特别是在促进批后土地及时有效利用、提高园区用地水平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以健全制度促进节约集约利用。近年来,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文件,我省在抓好文件贯彻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先后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川府发〔2008〕3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提供保障服务的意见》(川府发〔2013〕2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川办发〔2014〕8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管理的规定》(川府发〔2014〕58号)等一系列文件,从强化规划计划管控、促进批后土地及时有效利用、严格落实“净地”出让、提高开发园区土地利用水平、建立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范和政策引导,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是深入推进清理整改,以解决突出问题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去年以来,我厅以强化批后土地管理为重点,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地批后利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4〕55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已经省政府批准的城镇批次建设用地进行区位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4〕77号)等文件,从促进批后土地实施、加快征后土地供应、强化已供土地开发利用动态监管、规范已用未供土地管理、建立土地利用预警奖惩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去年9月启动了全省批而未用和闲置土地专项清理行动。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2009至2013年批准用地供地率较去年年初提高了27个百分点。目前,我省通过动态监管、预警通报、考核评价、专项督办等措施,初步形成了促进批后土地供应和闲置土地清理预防的常态化机制。

  三是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先后建立了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目标评估、城市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批后土地利用评价等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目前,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的结果已逐步应用于我省开发区管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等工作,推动土地管理方式从定性管理向定性与定量管理并重转变,有效推进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四是规范土地出让行为,以深化市场资源配置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以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环境为核心,按照土地供应流程的先后顺序,规范土地出让行为,省政府和我厅先后出台了加强土地出让管理的规定,各市(州)、县认真贯彻省上规定,相继制定实施办法,为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完善了政策制度。同时,积极探索完善土地有偿使用方式,鼓励采取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应工业等项目用地。

  五是积极盘活挖潜,以再利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大力推进土地的立体开发利用,明确项目地下空间可不计入容积率,连同地上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出让或划拨。鼓励引导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经营,采取奖励与标准控制相结合的政策激励园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积极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要求各地将节地技术和模式落实到供地文件和土地使用合同中。鼓励工业企业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原用途的前提下,利用存量土地新建工业厂房或增加原厂房层数与容量,提高的土地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鼓励多渠道筹措资金,有序推进历史遗留、有合法权源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

  人民网:围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一主题,您认为重点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杨冬生: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重点要从完善制度机制、创新节地举措两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创新管理。在制度层面,要综合利用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鼓励、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共同责任等手段,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完善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制度、政策、技术、标准体系。在操作层面,要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全面推进水库水面用地改革,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和技术,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在主体上,既要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部门的职能作用,又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机制。在方式上,一要用好行政手段强化土地管理,二要用好经济手段给予激励引导,三要用好技术手段加强用地监控,四要用好法律手段遏制闲置浪费行为,五要用好宣传手段强化全民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在努力方向上,既要用好增量,又要盘活存量,既要调整用地结构,又要优化空间布局,既要严格保护耕地,又要保障建设用地,要以科学、高效、稳定、持续的土地资源供应支撑保障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