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大调查进入收官阶段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卓著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国土资源大调查进入收官阶段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卓著
2010-07-19 |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  分享到:

支撑地质找矿,服务于重大工程和城市规划建设,为开发特色农产品、圈定碳汇区提供土壤数据,支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这些都是基础地质调查取得的丰硕成果。在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举行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基础地质调查成果汇报会上,各大专题项目的负责人一一列举了12年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基础地质调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12年来,地质工作者为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重大地质问题区和重大工程建设区提供了基础地质调查服务,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提出的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要求,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取得卓越成绩。

全国区域基础地质调查程度有较大幅度提高。包括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无人区在内,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实现全覆盖,1100万航磁、区域重力调查实现了全覆盖,竖立了中国地质工作新的里程碑。国家层面基础地质数据库和相应图件动态更新系统基本建成。

基础地质调查为地质找矿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填图新发现1280余处矿(化)点和矿化线索,在成矿带中圈定了一批重要的找矿远景区,编制了东天山北山、祁连山、西南三江、辽东吉南、武夷山、晋冀等8个重要成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系列图件。通过区域地球化学,为后续地质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发现了西藏驱龙大型铜矿、青海沱沱河大型铅锌银矿、四川刷经寺特大型金矿、新疆祁漫塔格和彩霞山大型铅锌矿、黑龙江争光大型金矿、内蒙古达莱大型有色金属矿产基地。90%以上的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均是依据区域化探成果发现的,约有80%铁矿都基于航磁异常发现的,包括辽宁本溪30亿吨大台沟特大型铁矿、山东济宁6亿吨大型铁矿、安徽泥河1.2亿吨大型铁矿等。

一些重大区域地质问题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基础地质调查,编制了青藏高原上百张系列地质图件,提出了一个大洋、两个岛弧带的特提斯洋闭合模式,建立了青藏高原多碰撞、多期叠加的多岛弧盆演化模式,总结了高原隆升的大陆动力学机制,提出了中国自主的地质构造理论。对华北、扬子地壳演化研究取得重要新认识,基本解决了长期争议的东北的辽河群、集安群,南方的板溪群、昆阳群、会理群等划分对比问题。对辽宁热河、贵州关岭、云南罗平、陕西紫阳等生物群时代调查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为重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北京、上海、杭州、 广州、天津、南京等6个城市进行地质调查试点,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京火车南站等重大工程以及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开创了城市地质调查的新局面。配合大理瑞丽铁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三峡水利枢纽、青藏铁路及辽宁江石底核电站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展了区调工作,为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数据和科学依据。开展了19个省(区、市)农业地质合作调查,摸清了我国主要经济区、主要农产品基地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状况,获得了主要农耕区土壤有机碳数据,既为农业区划和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服务,又为我国圈定土壤碳汇区提供了基础数据。在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通过应急调查与航空遥感等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为党中央、国务院科学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地质数据。

此外,在矿山遥感监测、海砂资源调查、地质遗迹与化石资源调查,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自1999年启动,分为基础调查计划、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数字国土工程和资源调查、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工程。基础地质调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围绕填补和更新一批基础地质图件、建立国家基础地质数据采集与更新机制,解决资源、环境、重大工程建设和地球科学发展重大地质问题,为国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质数据为目标。

12年来,基础地质调查共投入31.85亿元,占国土资源大调查140亿元总投入的22.75%。中国地质调查局具体承担并组织实施。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