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四川藏区实施土地整理 先进耕作方式助力农民增收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新华社:四川藏区实施土地整理 先进耕作方式助力农民增收
2015-06-01 |  来源:宣教中心  |  分享到:


新华社成都5月23日电(记者陈健)微耕机取代了耕牛,连片“宽地”取代了零散“窄地”,保水保肥的梯田取代了水肥流失的坡地——今年5月,随着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四川藏区60岁的藏族农民龙政才开始尝试新的农业生产方式。

龙政才居住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金川镇角木牛村,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岭沟壑纵横。“原来的土地只能种玉米,现在可以种葡萄,一亩地收入从1500元提高到5000多元。”龙政才说。

“这是土地整理带来的变化。”角木牛村党支部书记杨光和说。

四川藏区的高原气候适合种植特色水果、反季节蔬菜。但是,由于高原山区多数耕地坡度陡、地块分散狭小,加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耕地水、肥较易流失,农机难以施展,农业发展受限。

中国国土资源部门实施的土地整理,就是对农村的田、水、路、林等进行综合整治,比如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修筑梯田、培肥地力、建设道路沟渠等,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

“在土地整理中,我们不但在现有耕地上挖掘潜力,而且在荒山、荒坡上开发耕地。”阿坝州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石强说。

藏区土地整理潜力巨大。在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弓杠岭、头塘沟,去年通过土地整理,分别将340亩、500亩草原荒地变成了耕地。在金川县金川镇涉及角木牛村、安顺村、龙河村3个村的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整理规模5472亩,从去年12月开始实施,项目总投资412万元。

“为避免影响农民种地,我们利用去年冬季农闲时进行整理。现在整理后,有3400亩建成了高标准基本农田,耕地新增加了510亩。”金川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贾任太说。

四川藏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核心区域。“我们对土地整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进行,禁止毁林开荒、陡坡开垦、乱垦草场和破坏湿地。”石强说。

“从前地小分散,就指望有个好天气,才能有好收成。”龙政才说,“土地整理以后,坡地改成梯田,配套了田间道路和灌溉设施,不再靠天吃饭了。”

现在,角木牛村的耕地采用“公司+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村民与阿坝州一家葡萄酒酿造公司合作,采取“订单农业”的形式种植葡萄,每亩收入五六千元;加上田间套种的蔬菜、药材,每亩还有一两千元的辅助性收入。

“总共算下来,一亩地每年能收入六七千元。”杨光和说。

中国政府不断加快藏区发展,把资金和项目向基层倾斜、向农牧区倾斜,改善农牧民生活。角木牛村有村民209户、878人,其中60%是藏族。杨光和今年61岁,这位藏族老人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包产到户至今30多年来,政府投入到这个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已达1200万元,投入到村里用于发展牛羊、葡萄等产业的资金达到900多万元。

根据四川省出台的《2015年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总体工作方案》,今年四川藏区的各项民生资金总投入将有52亿多元,藏区农牧民的生活将得以持续改善。

“政府投钱,老百姓受益。原来一天干不完的农活,土地整理过后,机器开到地里突突几下干完了。”龙政才说。(完)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