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报头版头条:唤醒“沉睡”的土地 ——四川省攀枝花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见闻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中国国土资源报头版头条:唤醒“沉睡”的土地 ——四川省攀枝花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见闻
2015-05-13 |  来源:宣教中心  |  分享到:

记者 沙玛建峰 赵蕾 汤小俊

四川省攀枝花市始建于1965年,是国家在“三线建设”特定历史时期缔造并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经过半个世纪的持续开采,这座城市最重要的矿产资源——钒钛磁铁矿依然十分“突出”。

然而,有一利必有一弊。受特殊地形地貌制约,攀枝花市建设用地资源格外匮乏。据预测,2006~2020年,全市需要新增建设用地2.5万公顷以上,但按照四川省政府下达给攀枝花市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为7040公顷,缺口达1.8万公顷以上!

耕地红线不能碰,发展也不能止步。攀枝花市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用地?

“内涵挖潜、节约集约用地,是我们唯一的出路。”417日,攀枝花市副市长贾德华向记者介绍情况时表示。他说:“2012年,国土资源部确定攀枝花市为全国第一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城市,让我们看到了破解用地难题的希望!”

据了解,攀枝花市矿区分散、开采周期和开采方式不尽相同,且主要以露天剥离开采为主,矿山企业用地长期处于简单、粗放状态,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经过50年的矿业开发,全市形成的工矿废弃地,包括废弃采矿用地、煤炭采空沉陷区、废弃矿山办公场所和矿山棚户区在内,总共达3455公顷,相当于全市建成区规模的一半!“如果通过复垦,将这些废弃闲置的土地进行二次利用,我市面临的用地压力将大大缓解!”贾德华说。    为抓住政策机遇、加快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2012年被列为试点城市后,攀枝花市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统一编制了《攀枝花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专项规划》,将符合试点条件的466宗工矿废弃地纳入规划,共计3455公顷。截至目前,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已批准攀枝花实施8个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其中,米丘县湾丘彝族乡先行先试的两个项目已经竣工,并于今年2月通过省级验收,成为四川省域内最先完成的工矿废弃地利用试点项目。

418日,在米易县湾丘彝族乡一片低缓的低坡上,道路、梯田、水渠、移民新村和成群的牛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优美雅致的画面。这里正是已经竣工的两个试点项目的所在地。如果没有看到宣传展板上的对比照片,记者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破败、荒芜的景象。

两个项目总面积110余公顷,属米易县政府接收的原攀钢集团公司用于采矿、工业生产、办公、住宿的建设用地,一直处于废弃闲置状态。多年来,这片土地被视为“沉重的包袱”:对矿山而言,其原有的利用价值已基本丧失,企业却不得不继续背负着高昂的土地税费和管理成本;对政府而言,这些工矿废弃地占据了当地相当数量的建设用地份额,使得每年向上面申报用地指标时处处受限。此外,工矿废弃地往往也是造成周边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因素,容易引发矿地纠纷。

试点项目的成功实施,彻底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也给当地政府和百姓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效益。

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陈忠恕一口气介绍了四个好处:一是变废为宝,利用复垦整理出来的建设用地,修建649套、11万余平方米移民安置房,保证了攀钢白马铁矿开发征地过程中搬迁的3006名移民住有所居;二是有效增加耕地数量,复垦新增的1565亩耕地将分发到矿山移民手中,待熟化后规模化轮种特色蔬菜,亩产值将达3~5万元,可确保矿山移民生产持续、生活无忧;三是缓解用地瓶颈制约,复垦的1565亩耕地通过验收后,其指标可挂钩等量使用到米易县9个规划建新区建设,极大地缓解了城市建设中遇到的用地矛盾;四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区处于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工矿废弃地完成复垦后,宜耕还耕、宜林还林、宜草还草,有利于矿区生态环境实现最大限度的恢复。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米易县政府加力筹资、累计投入近2200万元,可以说是“不惜血本”。副县长胡健认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是“工业反哺农业”的生动实践,政府推进这项工作,让矿区群众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受到了群众的拥护。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工作,赢得了群众对政府土地管理工作的更多理解和支持。从这些角度看,政府投资投有所值!

攀枝花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取得的成果,受到了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项目验收组的高度评价:“湾丘彝族乡试点项目取得的进度和所展示的形象,在全国不多见。要继续深化和优化项目成果,使其成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标杆性工程,成为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一面旗帜!”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