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土地储备工作情况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眉山市土地储备工作情况
2013-03-18 |  来源:土地利用管理处  |  分享到:
一、全市土地储备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主要汇报三个方面:全市土地储备机构的建立与发展;土地储备业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几项值得总结的土地储备工作。
(一)全市土地储备机构的建立。
1.全市土地储备机构的建立。全市共设立土地储备机构10个(市本级,6个区县、3个园区)。分别是:眉山市土地储备中心、东坡区土地储备中心、仁寿县土地储备中心、彭山县土地储备中心、洪雅县土地储备中心、丹棱县土地储备中心、青神县土地储备中心、眉山铝硅产业园区工业和土地储备服务中心、眉山金象化工产业园区工业和土地储备服务中心、眉山岷东新区土地储备中心,这10个机构均由市、区县编办批准设立,均属独立法人的事业机构。全市土地储备总的人员编制95名,其中:市本级15名,区县41名,3个园区39名。全市土地储备机构的设置级别:市上为副县级,仁寿、洪雅为正科级,东坡、彭山、丹棱、青神为副科级,3个园区为正科级。
2.市土地储备中心的建立和发展。
市土地储备中心于2003年4月2日由市编办(眉市编办〔2003〕16号)批准成立。当时批准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按正科级设立,核定编制15名。
2008年1月2日,市编办以眉市编办〔2008〕17号批复为副县级。
2008年7月10日市编办以眉市编办〔2008〕123号批复为:全额拨款(核定收支、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的事业单位,编制仍为15名。
(二)土地储备业务开展情况。
这里主要将市土地储备中心的业务开展情况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市土地储备中心成立10年来,多方筹集储备资金约18亿元,收储土地9000余亩(其中收购国有土地73宗1200余亩),成功交付土地8200余亩,为41宗出让土地准确提供了空中线路、地下管网具体位置,防止了土地出让纠纷和事故的发生。承担土地平整5000余亩,打围5万余米。
(三)在开展以上土地储备业务工作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1.建立土地储备数据库
原眉山城市规划区范围只有22.24平方公里,土地储备范围也只限于这个范围,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城市规划范围修编为7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范围由22.24平方公里调整为2020年的62平方公里、2030年82平方公里,市政府城确定的城市控管区范围为248平方公里,因此,土地储备范围就应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作相应的调整,就必须扩大管控范围和储备范围,重新建立眉山城市规划区土地储备数据库。建土地储备数据库是中心去年年初向局党委提出,最初打算单独建库,后考虑到建库经费的节约,决定与“一张图”工程一起搞。这样既节约了经费,又完成了建库任务。数据库在去年年底已初步建成,现正在试运行,还将逐步修改完善。
我们建立的土地储备数据库设定了很多个图层和很多种数据分析。如图层有: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
B、城市规划区控制范围,2030年规划范围,2020年规划范围。
C、城市道路网络与城市绿地。
D、城市空中线路和地下管网。
E、城市建设规划布局(已建成区域、规划已布局区域、有条件建设区域)。
F、宗地出让分布情况(已出让未交地、已交地正在建设、已交地未建设)。
G、储备地块分布情况(已储备地块、近期拟出让地块)。
下一步达到的数据分析效果:只要打开一个图层想获取一个数据能自动生成。如打开建设规划布局图层,想获取已建成区域面积,只要在电脑上将范围一划定结果就会自动生成。又如,要获取建成区的道路用地面积,只要在电脑上将范围一锁定,所需要的道路面积就出来了。再如,要获取已交地未建设土地面积,只要打开出让土地分布图层,在电脑上点已交地未建设地块的同一种颜色,结果就自动生成,很方便。
2.建立储备土地宗地档案
建立储备土地宗地档案,也是去年年初提出来,将已储备土地每宗地建一个宗地档案。要了解每宗储备土地的基本情况,如:面积、位置、现状、规划条件、入库时间等,只有翻开档案就一目了然。下一步我们还将每宗储备土地宗地档案录入数据库,同时建立电子文档。
3.建立储备土地监管机制
目前,我们的监管模式:储备中心现场接收地块后,当场移交给执法支队,由执法支队巡查人员24小时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防止了非法侵占、使用储备土地的行为。市财政每月按200元/亩核拨监管经费至出让交地为止。
4.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工作能力。
2011年底,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组织全市土地储备业务人员共60余人,在仁寿黑龙滩进行业务培训,还很荣幸的邀请了省厅戈处长到会给大家亲自授课,本次培训除了市土地储备中心业务人员给大家讲土地储备办法、土地储备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外,同时还邀请专业律师给大家讲解新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590号令)。
2012年9月,市土地储备中心又组织全市土地储备中心同志在洪雅七里坪进行业务培训,此次培训主要听取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大家对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展开讨论、研究,集思广益,寻求坚决办法。同时,部署下一步工作。
通过两次培训:一是增进了大家的友谊和了解,象今天一样;二是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家研究探讨,相互提高;三是对当前出台的新的法律、法规、政策,通过集中组织学习,达到深入了解,有利于促进工作的开展。
5.加大出让地块的营销力度。
几年来,由市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先后在杭州、拉萨、重庆、成都等地举办土地项目推介会,仅2012年就举办了两次土地项目推荐会。2012年4月25日,在成都锦江宾馆举办了120余家市内外房地产企业代表参加的土地项目推荐会。2012年11月中旬,在眉山举办土地出让专题推荐会,为与会的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隆重介绍近期拟将出让的7宗地块。通过召开土地项目推荐会,加大了土地营销力度,为土地出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政府土地收益最大化。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在编不在岗的情况比较严重。目前市土地储备中心在岗工作人员9人,其中有2人抽调到宏大公司和大石桥办事处脱产工作,实际在岗只有7人,加之诗书城公司挂靠在土地储备中心,负责机关后勤保障和整栋办公大楼的运行,现有人员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土地储备中心目前主要缺少土地储备数据库维护管理、土地一级开发整理的工程技术管理、土地储备融资贷款等专业技术人员。
(二)园区土地储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不明确。现在3个园区,马上又要增加一个总部经济区,就4个园区土地储备机构如何设置?储备业务工作如何开展?没有明确规定。园区土地储备机构是否是市土地储备中心的分中心?还是独立的土地储备机构?业务工作是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委托,还是授权?或是独立开展?这些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按照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62号)要求,园区土地储备机构不能进全国的土地储备机构名录,也就使其缺乏独立实施土地储备与融资工作的合法性。
三、下一步打算
(一)2013年市土地储备中心准备与市属国有公司合作开发2个一级开发整理项目,开发面积2000亩左右,为2014年净地出让作好准备。
(二)积极探索储备土地监管机制。储备土地由谁监管?怎么监管?监管经费从哪里来?是摆在市县土地储备中心的一大课题。目前,储备土地的监管,有的是储备中心自己在行使监管,有的委托辖区政府在监管,有的委托城管综合执法监管,有的委托基层社区监管。管理方式也没有固定,是通过巡查队伍巡查,还是确定专人守候,或是网络监管,都没有固定的哪种方式。监管经费来源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甚至没有对储备土地实施监管,所以造成违法侵占、使用储备土地行为时有发生。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各区县的实际,探讨研究切合自身实际的有效方式,加强储备土地的监管。
(三)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国土资发【2012】162号文件精神,抓好全市土地储备中心名录入围及融资工作。同时,建立融资后的良性循环系统。162号文件的出台,对土地储备的融资和缓解储备土地前期开发整理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用好、用活、用足融资贷款政策。但同时也要根据本级财力控制融资规模,否则失得其反,负债累累,债务缠身。因此,必须科学适度把握好融资规模,同时建立融资贷款良性循环系统,确保按期偿贷款本息,以维护土地储备机构的声誉。今年市土地储备中心计划融资贷款5亿元,主要用于前期开发整理和土地收购。目前,已完成3亿元项目贷款的报件,并上报省农发行待批。正在与成都银行合作5000万元土地收购储备流动贷款项目,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已完成,并送银行初审。下一步还将与银行对接1.5亿元贷款项目。
四、几点建议
(一)全力支持土地储备基础工作建设。要发挥土地储备中心在地方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建议抓好、抓实、抓细土地储备中心的基础工作,落脚点就是抓好土地储备数据库的建设和储备土地宗地档案及台账的建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网络,凭借“一张图”工程,尽快建立好管辖范围内的土地储备数据库和储备土地宗地档案及台账。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从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给予倾斜,建立起高效实用科学的土地储备数据库,同时做好数据库的定期更新维护工作。
(二)将土地储备业务培训纳入国土资源管理培训计划,统筹安排。建议省厅今后每年举办一次培训会,一次座谈会,目的就是提高工作水平,实现沟通交流,促进科学发展。
(三)进一步明确市县土地储备中心职能职责。因土地储备机构只有市、县一级才设置,没有固定模式,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职能职责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机构设置,有的正县、有的副县、有的正科。职能职责,有的承担了征地拆迁安置任务,有的没有承担,有的承担了土地整理(占补平衡)任务,有的没有承担,有的承担了双挂钩项目,有的没有承担等。职能职责不明确,建议由省厅统一规范。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