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北高原见证圣洁的力量——“美丽国土.天府行—走进甘孜”有感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康北高原见证圣洁的力量——“美丽国土.天府行—走进甘孜”有感
2014-06-27 |  来源:办公室  |  分享到:



去过甘孜多次,但仅限于康定跑马溜溜的山下。这次,终于借着“美丽国土.天府行—走进甘孜”的机会,在六月的初夏和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记者翻过号称“康巴第一关”的折多山,深入康北高原与那里的国土人分享着他们平凡而又闪亮的故事。成都—康定道孚甘孜石渠,短短5天时间,我们从海拔500米的成都平原到4500米的石渠,行程往返近3000公里,平均每天行程600公里。那雪山草地阳光的美丽,那质朴热情的藏族同胞笑脸,那海子山的泥泞崎岖,那舟车劳顿的艰辛,那石渠强烈的高原反应装满了我们风尘仆仆的行囊,时过半月还不时飘浮在办公室茉莉花茶的氤氲中。但更有一种力量叩击我心扉,那就是国土人用青春和生命在雪域高原上镌刻着对国土资源事业的忠诚,凸显着一种血肉丰满、令人仰视的力量――那是圣洁的正能量!


不是每一类行走都是惬意轻松


有位诗人写道:生命需要行走来解释人生的真谛,只有正在行走的生命挥洒的才是真情实感,才能勾画出写意的人生。在甘孜,行走并不全是这样诗意。据随行的甘孜局纪委书记罗布介绍,也许游客会找最好的夏秋季节驾乘越野弛骋而来,背包徒步走走停停、移步换景,尽享康北美丽风光,但只要跑上几天,也会在一个县城与另一个县城三、四百公里的山路奔波中人困马倦;可是藏区本地干部,一天赶路七、八百公里是家常便饭,而且远离国道、省道深入乡、村的道路更是崎岖狭窄,车行其上如同命悬一线;尤其是春冬的高原白雪皑皑,冰冻路面危机四伏,夏天山洪泥石流又常常暴发,行走变得更加危险,浪漫、唯美的画面背后是国土人道不出的艰辛,所以每一次出行,家人都会千叮咛、万嘱托,直至平安归来才会如释重负。当地干部戏谑道,城市人乘飞机欧美游一圈回来,可能藏区干部下乡都没回来,因为从康定城区到石渠县城都有七、八百公里,如果要查看交通不便的地灾点、矿权点,下乡只有骑马、骑摩托,常常半个月后才能回到康定。在雪域高原,他们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对群众的关心都必须体现在路上,因为沉甸甸的责任需要用车轮一步步去丈量,连接民心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共产党人脚踏实地行走,哪怕风雨兼程也要勇往直前。


 


(游人眼中的高原美景)


用景仰的目光向藏区国土人致敬


去康北之前,听一些人介绍,藏族同胞热情好客,不醉不散;还听人说,高原国土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也就很不容易了,至于业务工作吗,你懂的……。“出关”之前,州局昂波局长还客套了几句,他介绍道,由于各县国土资源局独立运行时间仅三年多,因此很多工作还不规范,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完善。可是,我们接触的国土人,却颠覆了过往的印象。沿途国土资源人,用圣洁的哈达表示民族最真挚的情意,但严格遵守着中央八项规定,接待一律从简,可见中央、省上转变作风要求政令畅通,在高原藏区落地生根;他们不仅严守政治纪律,而且昂扬的进取作风、求实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法治精神令人记忆深刻。在道孚,国土资源局局长亚批说,高原藏区工作条件艰苦,人才不好招,而且留不住,事多人少是工作常态。全局只有几个人,几乎每个科室都是一个人,都挺了几年了,但全局无论是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还是在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方面,都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树起了藏区国土人硬骨头的形象;在炉霍县通龙坝土地整理项目现场,笔直的坎垄、平整的土地,在周围山坡鳞次栉比的藏家小寨映衬下显得格外富有生机。炉霍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在现场接受采访,对土地整理如数家珍,他欣喜地介绍道,高原土地整理只要注重生态保护,结合当地实际依然大有可为,比如这块土地已经与青稞种业基地公司达成流转协议,既为当地老百姓增收,又为康巴藏区及至青海藏区提供优质农牧作物原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在甘孜县城附近乡村,甘孜镇国土资源所所长带领工作人员正在向巡查中发现的未批先建的藏族同胞解释土地法,要求他务必完善手续,按照耕地保护要求和农民宅基地标准选址建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刚刚挖虫草返乡的农民连连点头称是;甘孜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张冬清皱着眉头说,去年卫片执法对民族地区提出了新要求,再出现违法用地图斑,县长就要被问责。所以今年必须抓紧依法报批土地,但是制作报件经验不足,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短缺,对于全面步入土地管理规范轨道的民族地区而言困难还很多。在石渠,国土资源局局长尼郞说,在这样艰苦的地方能迎来省上娘家人,而且带着媒体朋友关注这个全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离省会最远的县,他分外激动。他谈到省厅牵头实施的包虫病区打井造福藏区同胞时热泪盈眶,他说正因为这个项目选项准、见效快、受益群众多,广大僧侣和藏族群众都深受感动,见到国土人都会由衷地伸出大姆指,国土资源局联系的寺庙和村社也更加和谐稳定,大家作为国土人都感到格外自豪!在谈到土地执法时他又显得忧心忡忡,近两年来县国土资源局在石渠整顿规范土地管理秩序中,依法查处了一批违建住房,尽管他本人也受到了多次死亡威胁,但尼郞局长坚定地表态,土地法律无禁区,无论是高原,还是藏区,作为国土人都应该无条件地捍卫国土资源法律的尊严!与这些藏区国土人交流,耕地红线、卫片执法、占补平衡、地灾防治、矿业开发新模式等国土资源热词完全信手拈来,真可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尽管他们国土资源规范管理起步晚,与一些先进地区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取得的进步和成果让人叹服!此时,我希望纠正一些人认识上的误区,用敬重的眼光看待快速进步中的藏区国土人。



 

 


(规范化管理的高原基层国土所与有序建设的县城)


无私奉献在生活常态中流淌


民族地区干工作,不仅有法律法规、业务规程,而且还要了解民族传统、宗教特点、维稳,一项工作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一名国土人在民族地区工作决策考量的因素、法律宣传解释和业务推进的难度,都远远超过内地,同样一项工作在民族地区开展其工作量必然倍增,所以当工作材料中 “克服艰难险阻”的字眼里蕴含了多少的汗水、泪水,高原国土人“隐形”的奉献已经潜移默化到他们的生活,他们已经不屑轻易提起,更不会有点困难喋喋不休。工作之余,当问到高原国土人家长里短时,往往会陷入一种尴尬的沉默。成了家的,家中老人小孩多在外地,所谓外地也就是海拔稍低的丹巴、康定、泸定等地,但他们也成不了“走读干部”,因为几百上千里的来回是繁忙工作所不允许的,对家人愧疚的心情他们难以言表,于是往往在苦笑中转开话题以免感情溃堤。没成家的,则是一脸茫然,因为家安于何处,常常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于是一场场爱情就在这样的纠结中擦肩而过。记得有天傍晚离开甘孜镇政府时,十多名年轻人向我们挥手告别时,他们孤独寂寞的酸楚仿佛触手可及。他们很多都是刚刚离开大学校园的青年,从喧嚣的城市到高原每日与宁静相伴,白天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忙得忘了自己,但夜晚和周末呢?青春献给高原,为了藏族同胞福祬,相信都是值得的,因为雪山草地会铭记下那些青葱的岁月。


 


(甘孜县甘孜镇国土所两名工作人员)


当我们一行长期坐在机关的同志走上高原、登上石渠,近距离与艰苦的民族地区国土人交流,感受他们所思、所盼、所想,以基层同志为镜,审视我们的奉献精神、干事热情、敬业态度,用党性、良知去拷问内心深处的灵魂,他们做的我们能做得到吗?或许这正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初衷吧,只有走进基层,走进艰苦地区,才能对照出自己灵魂的污点,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总是仰望星空,而应该多俯身大地,感情上与基层同志距离更近一些,从他们身上汲取不断前进的动力,跨越那些房子、车子、票子、位置环绕的泥沼,做更高尚、更纯粹的自己。


凝望百卉路4号办公楼窗外一片嫩绿,浓得化不开的绿,这时候心中却闪过康北高原那许许多多凝望的画面。在与雪山的凝望中,被现实敲打得浮躁不堪的心灵会在这种凝视中缓缓地归入一种淡泊的沉静中。雪山无言,哪管这千千万的过客,它都在沉默里守望,无论你生活中痛苦和快乐,迷茫和惶惑,感伤和忧郁,得失和荣辱都无法撼动大山的沉默,让自己认识到内心的卑微和渺小!在和高原国土人的对视中,温暖与亲情在我们的眸子间传递。在呼吸都困难的地方,有他们乐观的笑容、从容的奔跑、繁忙的身影。在他们面前,我们对生存环境的抱怨、对未来有过的茫然和困惑又是何等的不堪一击、不值一提,他们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事业的忠诚诠释着一种朴素的崇高。


康北之行的时光渐渐远去,但行走的收获洗礼着我的心灵,行万里路,真如读万卷书。古训道,一日三省吾身,我以高原国土人为镜,从雪域高原圣洁的力量中读懂生活、感悟人生、净化心灵……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