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滑坡地到“金土地”——宣汉天台乡特大滑坡整理纪实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从滑坡地到“金土地”——宣汉天台乡特大滑坡整理纪实
2006-06-29 |  来源:四川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  |  分享到:

 

四川大巴山腹地,地质条件复杂,是地质灾害多发区,2004年9月5日,这里发生了全国罕见的特大滑坡地质灾害。2005年1月,国家投入2500多万元,对天台乡进行滑坡治理;2005年9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再次投入400多万元资金对滑坡治理出来的土地实施“金土地”工程,开展土地整理。如今整理后的天台乡义和村呈现出了田成方、路成网,农业变“三高”,灾民居住进新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在全乡率先步入了“小康”行列。天台乡义和村,因“金土地”工程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天惊地变,特大滑坡瞬间降临义和村

天台乡义和村,一个中国农村再普通不过的山村。2004年以前,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居住环境差,农民人均收入不到800元,是宣汉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

2004年9月上旬,宣汉县突降大暴雨,天台乡义和村发生特大型滑坡,一个村庄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灾情惊动党中央、国务院,使天台乡义和村一下子闻名全国。

2004年9月5日下午三点,天台乡义和村在大暴雨诱发下突发特大型滑坡地质灾害,滑坡体积约5625万立方米,涉及面积达3.75平方公里。这次滑坡共造成1736间房屋圈舍倒塌,374户1606人无家可归,损毁田地4042亩。巨大的滑坡体阻塞河道1.5公里,导致前河断流20小时,水位升高,形成开然“悬河”,并使上游五宝乡场镇被洪水淹没达数月之久。此次滑坡规模之大,来势之猛,致灾之重,实属罕见。所幸的是,在这次全国罕见、全省少有、全市有记载以来最大型滑坡地质灾害中,由于国土资源部门及时启动了“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防御监测体系,巡查人员预警及时,乡党委、政府组织撤离措施得力,使义和村1255人成功转移,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了地灾防治史上的奇迹。

战天斗地,治理地灾让大地依旧宁静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在妥善安置灾民的基础上,立即进行滑坡治理和河道疏通。达州市国土资源局受省国土资源厅委托,加强各方组织协调。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该滑坡治理工程。面对如此巨大的滑坡整治工程,施工中遇到重重困难,拆迁,临时天然气管道搬迁,青苗赔偿等,各级政府为施工提供了良好环境。整个施工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监管制度。天台乡滑坡治理工程包括:抗滑桩工程、排水沟工程、桩板墙工程、坡面平整工程和地下排水廊道工程,工程量情况为:抗滑桩66根、排水沟7574米、桩板墙27桩、地下排水廓道1419米、坡面平整1.95平方公里。施工单位不畏艰苦,冬斗严寒、夜以继日地工作,于2005年4月18日比省政府规定的工期提前两天完成主体工程。2005年11月25日宣汉天台乡滑坡一期治理工程通过由成都理工大学、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等单位有关专家组织的验收。

土地整理,“金土地”阳光铺洒大地

滑坡治理结束后,为了使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从2005年开始,宣汉县国土资源局就多方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开始对天台乡义和村滑坡体上平整出来的土地进行复垦和整理。2005年9月,经过不懈的努力,省国土资源厅将天台乡的土地整理项目列入“金土地”工程,下拨资金467.5万元,对滑坡土地进行复垦整理。

针对天台乡义和村的实际情况,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他们将土地复垦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义和村以前耕地面积不足700亩,通过滑坡治理,所有耕地、林地、园地和村民住宅用地都被统一平整出来。他们采取了边复垦边整理的方法,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邀请了农业、林业、水保、环保等部门的专家进行综合论证,并认真听取当地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对项目规划布局实行分类设计、集中平衡、反复会审,在能够复垦的区域修建了水渠、蓄水池、沉沙凼、山平塘、机耕道等设施,避免了二次施工。整理还需一种新的理念,这就是充分引入生态整理理念。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土地整理模式,把生态整理理念融入到土地整理全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将土地整理的范围从耕作田块、小型水利设施、农田道路建设和灾毁耕地复垦,扩展到林带建设、家园美化、环境整治和生态农业发展。他们邀请了农业部门的专家对整理区域进行整体设计,在具体规划上,突出生态环境设计、生态沟渠设计和生态田间路设计,设置了防洪排涝能力、土壤有机质、排灌沟(渠)、农田防护林和道路等指标体系,坚持对项目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价。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义和乡土地整理融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土地整理的根本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种植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因此,他们把这次的土地整理与当地的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按照“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集中”的原则,在河对岸规划修建了北斗湾和丁家坝两个农民新村。新村建设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模式、统一施工建设,同时,还统一修建了道路、庭院、绿化带等,做到了整齐、美观、实用。新村居住的都是义和村特大型滑坡中的灾民,他们又联系相关部门,为每户农民安装了自来水和闭路电视,修建了沼气池,大部分村民还安装了电话和互联网,极大地缩小了城乡差距。

经过“金土地”工程的整治,如今天台乡耕地面积由受灾以前不足700亩增加到了现在的1800多亩,耕地增加率达到53%,不仅实现了该乡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还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又通过让农民参与“金土地”工程的施工劳动,让他们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在整个“金土地”工程整治过程中,认真采纳当地村民的意见,按照当地的气候、水文等情况,规划了果园、茶园、菜园、药材园等“三高”农业园区时,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喜看这片金色的土地。

 

(王丽 周斌 川菌 供稿)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