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金土地” 推广秸杆还田一举两得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守住“金土地” 推广秸杆还田一举两得
2007-04-24 |  来源:四川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  |  分享到:

 

秸秆还田 给土地“加餐”

9日,温江区永宁镇八角村,正在地里收蒜薹的李世蓉乐呵呵地说:“今年蒜薹的产量比往年要好得多。”

同行的温江区农土站站长杨炳良解释说,自前年起他们在八角村推广秸秆还田,把未经焚烧的稻草等覆盖在地里,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土质变好了,收成自然增加了。

八角村是成都有名的大蒜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使用大量化肥,但破坏了土地的质量,大蒜的产量逐年下降。

也就是在这时,温江区农土站决定推广秸秆还田。2005年秋天,在杨炳良和同事的动员下,村民们没有像以往一样在田地里焚烧秸秆,而是将秸秆全部覆盖在地里。

秸秆还田后,土质明显改善。数据显示,往年蒜头的亩产量只有300-400公斤,如今可达400-500公斤

“推广秸秆还田,是我们保护土地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杨炳良坦言。

土质下降 治理刻不容缓

土质急剧下降绝非温江一地的烦恼。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土壤总体较肥沃,但在现有的耕地中,中低产耕地比重仍较大,低产耕地153万亩、占29%;中产耕地206万亩、占39%。近5年来,市土肥站、市农业质量监测中心和省地质调查院对成都市的土壤质量进行监测和调查表明,由于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耕地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农业专家刘菊才认为,造成土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耕地质量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地方仅重视耕地数量的平衡,而忽视或无法保障耕地质量的平衡。此外,农业技术推广不畅,对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认识不够,也是重要原因。

3月底,刘菊才在成都市政协会上大声呼吁:“立即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耕地质量。”“保护耕地质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杨炳良说,“以前耕地质量下降主要是山洪暴发、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造成,治理起来相对容易;现在主要是大量的工业和城市污染等人为因素造成,治理起来比较困难。”

省社科院农经所所长郭晓鸣说,治理土质下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当前要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加快农村污染治理步伐,解决农村污水排放问题,控制化肥的大量使用。

拯救耕地 大幕早已拉开

春日的阳光下,金堂县栖贤乡向前村村民肖德伟站在屋后的荒坡上,指着一块块平整的土地,对记者说,从他记事开始,这座山坡一直荒着,在政府的帮助下,荒坡被整理成田块,土地更加肥沃。通过土地整理,该村新增耕地面积1081亩。

受益的不止向前村。2005年,成都市启动“金土地”工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金土地”工程是成都市保护耕地质量的一个缩影。市农技总站负责人介绍,成都于去年7月启动《耕地质量调查项目》,目前正对3000个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项目完成后,将利用这一成果建立成都市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为今后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着手建立耕地地力和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及时提供预测和预警报告;实施沃土工程,推进耕地质量建设。

同时,该市加强了工业污染源的长效管理,促进畜禽粪便的饲料化、肥料化、沼气化,尽量减少对土地的污染。为减少污水对土质的侵害,成都已将治理21条小流域纳入今年政府的工作目标。

 

(源自:《四川日报》)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