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已建成5个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四川省已建成5个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2012-06-08 |  来源:厅科技处  |  分享到:

自贡恐龙博物馆化石化石标本陈列厅

 

四川理工大学博物馆新馆建筑效果图

 

兴文世界地质公园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2004-2010年)》,普及国土资源领域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及优秀科研成果,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青少年对地球科学的认知兴趣。按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推荐及命名暂行办法》的要求,截止目前为止我省已建成5个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其中,四川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成为科技场馆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和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跻身为资源保护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科研实验室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一、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自贡市,地质公园由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迹园区、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遗迹园区和自贡盐业科技园区组成,总面积56.6 km。 地理坐标:东经104°06 ′00″-- 104°50′29″,北纬29°14 ′35″-- 29°26′20″,是一个以恐龙化石遗迹、井盐开采与生产遗址、桫椤孓遗植物群落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世界级地质公园。  

大山铺恐龙化石一经面世,便震惊了考古学术界,也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重视和游人的青睐。它的发现,填补了恐龙演变史、发掘和研究史上的空白,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中外专家学者和游人,从发掘化石以来,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不下20万人次。恐龙化石还多次应邀到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展出自贡恐龙博物馆。为了再现自贡地质史上这一光辉篇章,1987年,国家投资数千万元,在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发掘现场修建了亚洲最大的恐龙自然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这是继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加拿大恐龙公园之后的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被誉为"东方龙宫"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建成开放于1987年,于200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8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建立世界地质公园。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占地66000平方米,由主展馆、化石库房、配套设施、办公区等组成。博物馆建筑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由若干座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功能有别的石砌体建筑构成,好似一块块大砂岩状体错落有致的散布在一片亚热带植物群之中。其中一座中空的椭圆球形石砌体,坐落在一片绿色环状草坪之中,远看像一个硕大的恐龙头,又好似一个巨大恐龙蛋,这就是大型石雕:"史前魂"。博物馆主馆建筑粗犷朴实,简练浑厚,气势雄伟,其造型呈岩窟状,远望如一堆黄色巨石,与周围中生代残存植物相映生辉,给人一种远古洪荒的印象。主展馆面积6000平方米,包括“恐龙世界厅”、“埋藏厅”、“中央大厅”、“珍品厅”、“恐龙时代的动植物厅”五个常设展厅和“恐龙再现厅”一个临时展厅,以展示极为丰富的侏罗纪恐龙化石、极其宏大的恐龙化石埋藏现场,以及恐龙同时代动、植物化石,典型地质剖面为特色,以普及古生物知识、地球科学知识、环境演化知识为基本职能。是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博物馆,被誉为“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恐龙把博物馆”。同时博物馆也是世界闻名的古生物研究基地,在国际古生物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经过二十多年对科普场馆和科普工作倾力投入和建设,建安起了较为现代化的科普场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科普工作机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科普成果,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近1000万人次,开展科普活动上百次,先后成为了“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学学习基地”、“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四川理工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为普及古生物知识、地学知识和环境知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修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址: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238

年开放日:365

联系人:徐娟     电话:0813-5801235

二、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位于成都市成华大道三段,是一座占地75亩,建筑面积为17000平方米的园林式的地学类博物馆。博物馆科普陈列内容有8个固定展厅、4个临时展厅和一个科普讲堂。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地质学自然博物馆。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始建于1960年,主要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博物馆发展成为一座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中国西部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博物馆馆藏资源丰富,目前拥有古生物、岩石、矿物、矿产、宝玉石和观赏石等标本达6万多件,其中世界级、国宝级精品、珍品众多,如:馆藏20多具珍贵的恐龙化石骨架标本,在数量上和种类上均居中国各大学博物馆之首。被誉为“镇馆之宝”的合川马门溪龙举世闻名,全长22米,全长22米,不仅是亚洲最大的恐龙,而且也是世界上脖颈最长的恐龙。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还是原地矿部恐龙研究开发中心,曾承担多项国家、省、部委的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多项。迄今为止,博物馆已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团中央、全国青联、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中国古生物学会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都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成都地质学院博物馆不仅直观形象地展示相应专业地球学科的基本内容,更主要是社会化普及了自然科学知识。如今,深受社会的青睐和国内外行家的重视。成都理工学院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其职能,进一步竭诚国内外地学界的科研活动提供服务。同时,更热情地欢迎更多更广的各界朋友前来参观、学习、交流。

  址:四川省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

年开放日:360

联系人:刘       电话:028-84078990

三、兴文世界地质公园

兴文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属四川盆南山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高度389米—1795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总面积130.51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包括4个园区,分别为以天泉洞为代表的200多个大小溶洞组成的洞穴群小岩湾地质园区;以自然生态著称,汇聚了峡谷、瀑布、湖泊、溶洞、古僰人遗址等多种地质遗迹景观的僰王山园区;形成于距今4.9亿年的奥陶纪,古石林、千年银杏、溶洞群、翠竹林海相伴相生的太安石林;桫椤树掩映着凌霄僰人遗址的凌霄城园区。

公园内石灰岩广泛颁布,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环境和气候环境条件形成了兴文式喀斯特地貌,是国内发现和研究天坑最早的地方,也是研究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区之一。公园内保存了距今4.9-2.5亿年各时代的碳酸盐地层中,地层中含有极其丰富的海相古生物化石和沉积相标志。公园内各类地质遗迹丰富、自然景观多样、优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洞穴纵横资交错,天坑星罗棋布,石林形态多姿,峡谷雄伟壮观,瀑布灵秀飘逸,湖泊碧波荡漾。各类地质遗迹与独特的僰人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

兴文世界地质公园于200521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迄今为止,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已先后被国务院、国土资源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旅游局、四川省科技厅、宣传部、科协、国家科协授予: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四川省首家世界地质公园、AAAA级旅游区、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

世界级规模的大漏斗、大量的流入型洞穴、完整的喀斯特流域、优良的喀斯特发育条件,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兴文式喀斯特地貌。兴文式岩溶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成为四川乃至中国岩溶地质研究的典范,与云南路南石林、广西桂林溶峰丛景观组成了中国西部喀斯特三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因此,兴文喀斯特地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国际对比研究意义。

  址:四川省兴文县香山西路641

年开放日:360

联系人:常晓林     电话:0831-8820110

四、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主要位于射洪县明星镇境内,其东南角位于大英县回马镇境内,园区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02°22′31″102°23′25″,北纬:30°38′24″30°40′48″,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4.3公里,园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核心区3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硅化木化石和恐龙化石地质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地质公园。  

公园于200512月,由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同年被中国古生物学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91218日正式揭碑开园,同年被四川省科技厅、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科协评定为“四川省科普基地”。公园不仅有众多的中生代硅化木化石、恐龙化石遗迹,而且以山险、石奇、水清、谷幽著称。目前为止已完成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地质遗迹保护设施建设主要有:公园南北标志门、主碑、硅化木林、硅化木展示大棚、埋藏厅、剖面长廊、博物馆等,即将竣工的有王家沟硅化木遗址馆。

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为公园主体建筑,建筑风貌为仿生树桩的组合,给人以原始森林与硅化木的联想。与地质公园的主题相融合,但又不失现代建筑艺术的风格,免费向公众开放。博物馆分为上下两层组合,其中展示厅2100平方米,分为序厅、射洪硅化木厅、侏罗纪海洋厅、射洪厅、地球厅、4D影院等部分,以射洪硅化木地质公园的硅化木化石群、乌木埋藏地、恐龙化石发掘地、湖相沉积波痕群和峡谷等地质遗迹和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要特色,展示和介绍地球科学、生命进化、硅化木的微观世界和成因、四川盆地地质概况、遂宁射洪地区的地质背景、射洪硅化木的特点和科研价值、侏罗纪海洋及化石等知识,融科普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实现了对地学和与地学相关学科的科研、环境教学、科普教育和地质公园宣传的目的。是一座集浏览观光、科普教育、科研成果交流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型博物馆。

射洪硅化木化石群,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硅化木化石群,是四川省的典型代表。其范围如此大、数量如此多,在国内少有,树种初步切片和显微观察,属保存次生木质部的松柏类植物。主要产于原生层位,它记录了中生代以来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大量自然环境旋回变化和信息,对研究川中及四川地区中生代地质历史演化和当时古地理环境、古气候条件、古树木发育状况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址:四川省射洪县明星镇地质公园管委会

年开放日:345

联系人:谢德洋     电话:0825-6761333

五、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都理工大学,实验室的前身是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点基础上建立的国家专业实验室。2007年被科技部批准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该实验室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教授,实验室主任为王润秋教授。

实验室依托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自主设置)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实验室下设4个研究室(重大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室、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室、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实验室、地质灾害探测与信息技术研究室)、5个研究中心和12个装备先进的试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总值为4500余万元人民币;面积近4800平方米,目前,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实验室第二学术大楼正在建设中。

本实验室由5位资深工程地质学家(其中一名外籍科学顾问)、54名固定研究人员和30名流动人员组成。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以中青年骨干为主,平均年龄43岁,包括教授及研究员30人(博士生导师16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15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8%。是一支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开拓精神与创新能力、善于团结协作的队伍。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发生十分频繁且灾害损失极为严重的国家,尤其是重特大地质灾害具有规模大、成灾机制复杂、灾害损失大、防治难度高等特点。实验室立足于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实践,围绕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的总体需求。通过多年研究工作的积淀,实验室在认识地质体的复杂结构与工程特性、地质过程的机制分析与动态演化模拟以及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特色。在地质工程系统科学理论、岩体浅表生时效变形与改造理论、地质过程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非线性科学理论及其应用、GIS与先进遥感技术应用、复杂地质结构三维建模、高地应力环境下岩体变形破坏机制等方面有较大的理论和应用创新。近十余年来,实验室承担国家和部门各类研究课题500余项,解决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中的一系列理论及技术难题。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部三等以上奖励50余项,累计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实验室出版专著、教材近50部,国内外发表论文1200余篇,并获得了一批发明专利。

在依托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的有力支撑下,实验室将始终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减灾防灾的战略目标,结合当今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理论创新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推动我国这一领域科学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重点研究解决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地质灾害问题,为我过防灾减灾、保障经济活动和社会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需求积累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共享服务。

  址:四川省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

年开放日:每年2次向公众开放周

联系人:李天斌 李海华   电话:028-84073193 028-84078874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