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解“困”大凉山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中国自然资源报》:解“困”大凉山
2019-11-14 |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分享到:

四川凉山全面吹响脱贫攻坚号角,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等自然资源政策处处发力——解“困”大凉山

近期,几组关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数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18年,凉山州共退出贫困村500个,减贫19.9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7.1%;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1.2万人,建成彝家新寨302个、藏区新居1675个,66.6%的贫困群众住上了新房;12个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71.2%......一个个数据正是凉山州脱贫攻坚、转型跨越迈出的铿锵脚步!

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从新居建设到生态治理,山乡村落,几乎每一个扶贫战场都有自然资源政策的支撑和自然资源人的身影。这些真金白银的政策、全心全意地帮扶让大凉山变了模样,也让贫困群众离全面实现小康的美好愿望越来越近。曾经从奴隶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实现“一步跨千年”的大凉山,在2020年脱贫攻坚战即将收官之时,再次迸发出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增减挂钩让安居梦想成真

海拔3000多米的昭觉县尼地乡洼里村是典型的彝族贫困村。村民阿说瓦哈一家6口人挤在祖祖辈辈居住的一间土坯房里,昏暗的白炽灯照不尽屋子里的黑暗,屋里的火塘是一家人生活的中心点,做饭、吃饭、睡觉,一个房间承载了一家人生活的全部。这样的日子写满了艰难,可是阿说瓦哈的心里却装满了希望:今年5月,村子里的新房动工建设了,根据政策,他只用不到1万元就可以搬入100平方米的新居。10岁的哥哥阿说阿牛和妹妹唱着歌,领着记者来到新村建设工地参观,他们盼望着拥有自己的小床。“是增减挂钩政策让梦想成真。”看着即将建成的新家,阿说瓦哈难掩心中喜悦。

在离阿说瓦哈家100公里的布拖县拉达乡店子村,57岁的村民阿布么尔洛已经率先享受到了增减挂钩政策带来的红利。记者见到阿布么尔洛时,他正在宽敞的客厅看电视。小洋楼收拾得干净整洁,宽敞的道路通到了家门口,客厅里沙发、彩电、冰箱一样不少。“原来的老房子下雨就漏水,也没有厕所,水、电更是不能保障。现在住上了这样的新房子,我们感到很幸福!”2018年5月,阿布么尔洛一家搬进了新居,在多项政策的扶持下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数据显示,近5年来,四川省88个贫困县累计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30余万亩,完成复垦约16万亩。

增减挂钩与易地扶贫搬迁结合,让四川近百万贫困人口“挪穷窝”。自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流转以来,四川省贫困地区协议流转节余指标达7.3万亩,总金额已超过217亿元,协议流转量和筹资总额均居全国第一。其中,凉山州共30个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四川省自然资源厅验收发证,取得挂钩节余指标5052.71亩,正在实施的项目还有707个,预计可取得挂钩节余指标10.8万亩。

昭觉县土地整理中心工作人员涂荣伟告诉记者,昭觉县正按照“整村推进”的原则,在充分融合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等安全住房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开展全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将惠及2.7万户10万余人。像阿说瓦哈、阿布么尔洛这样的贫困家庭,只需要花1万元就可以住上成本大约为20万元的新房。这其中的巨大差额正是来自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对脱贫攻坚的支持。

项目落地开花为发展插上翅膀

“横垄地是川农大教授种的,紧挨着的那块竖垄地是成都一家公司种的。两路人马一起比赛,看谁的品种好。”在布拖县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工作人员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介绍前方两块蓝莓田。不远处,技术人员蹲在田埂边记录着蓝莓生长情况。这个园区是江油、布拖两地脱贫攻坚对口协作的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6700多万元,去年7月全面竣工。

整个园区最吸引人的是占地5000平方米的智能育种大棚:白色棚顶下是可伸缩的遮阳布,钢架之间整齐摆放着浅绿色的马铃薯原原种育种箱,棚内已实现联网,可随时监测温度、湿度等,科技感十足。

布拖县是马铃薯种植大县,种植面积达20万亩,但由于当地此前无法培育原原种,只能从云南、青海、甘肃等地购买,花费上千万元。随着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立,这个问题得以解决。去年3月园区首次培育原原种,当年就收获117万粒。园区负责人胡钢说,去年只是试种,今年他们预计培育两季共计400万粒原原种,能满足布拖县70%的种薯需求,将带动全县10万彝族群众增产增收。

园区周边的贫困群众可以享受土地流转分红,还可以到园区务工增加收入,目前已有近百名贫困群众在这里打工。特木里镇苏呷村村民黑木么惹歪就是其中一位。黑木么惹歪一家9口人,之前全靠丈夫一人在外打工的收入生活。园区建起来后,她抓住就近务工的机会,目前已挣了近1万元。

可是这么好的项目,在2017年建设之初却差点流产。布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需要占用土地157亩,按照常规的流程报批大约需要半年甚至更久。这样一来,项目全部建成后就已经错过了享受脱贫攻坚产业扶持政策的时机,投资方打起了退堂鼓。“还好2017年底,原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政策,明确深度贫困地区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可以边建设边报批,一下子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相关负责人表示。

资料显示,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针对乌蒙山片区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凉山彝族自治州扶贫攻坚意见的函》《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实施办法》《关于实施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超常规、含金量高的特殊支持政策,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也相继出台相关意见,从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用地指标等方面,为以凉山为代表的乌蒙山连片区域提供了政策支持。这些政策落地开花,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014年以来,凉山州通过耕地占补平衡边补边占政策,共审查上报11个贫困县71批次、1.42万亩建设用地项目;用好2016年部特批的3万亩指标,上报独立选址及批次建设用地报件120宗、2.88万亩。一个个项目的顺利落地为凉山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凉山州自然资源局调研员李荣刚介绍。

土地综合整治助民增收致富

在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昭觉县洒拉地坡乡高山村,挖土机正在紧张地施工。大片土地上除了机械设备,看不到一个种田人。好端端的土地为什么没人耕种呢?四川厅派驻凉山州昭觉县帮扶脱贫攻坚的技术队员、现场指挥施工的负责人罗中政解开了记者心中的疑惑。

“洒拉地坡”的含义是“水草丰盛的肥沃之地”,这里地处山谷底部,四周都是高山,由于没有有效的排水措施,山上流下来的水都汇集到一起,使得这里成了一片沼泽地,加上土地高低不平、种植难度大,土地只能撂荒。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释放土地的活力是增收致富的关键。2018年底,自然资源部启动了四川省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部省资金投入将超过15亿元,涉及美姑县、布拖县等13个乌蒙山片区贫困县,面积2.91万平方公里,这也是四川省投资最大、整治面积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土地整治项目。

为推进项目实施,四川厅精心编制了实施方案,通过全面查清乌蒙山连片区域土资源的数量、类型和分析情况,科学分析资源的开发适宜性和开发潜力,统筹实施坡改梯、旱地整理、整治新建田间道和生产路、修建排水沟渠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生态优、乡村美、产业特、文明浓、农民富、集体强的目标。

项目第一年将实施55个子项目,建设规模3.26万公顷,预计新增耕地2347.97公顷,建成高标准农田1.96万公顷,实施生态修复9714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46万公顷。项目完成后,将新增粮食产能6.72万吨,耕地质量提高一个等级,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600元,项目区439万名群众特别是23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藏粮于地、靠地脱贫。目前,凉山州涉及的36个子项目已全部进场施工。

“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已从农田单要素整理走向山水田林湖路村全方位整治,整治目标也由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综合产能走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这将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他指着眼前正在整治的土地笑着说,“虽然这个3.2万亩的土地整治项目还没有完工,但已经有很多人找到村社要求要流转土地。土地整治了,生态好了,可以筑巢招凤啊!”罗中政感慨道。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面对贫困,自然资源系统项目精准安排、资金精准使用、措施精准到户,找准“穷根”,扶到了点上,扶到了根上。大凉山贫困群众致富的梦想照进现实,生活缤纷了起来。当然,这只是凉山州振翅高飞的开始,未来的路还在脚下延伸,肩负着祖祖辈辈的理想与期盼,凉山州必将奏响中国减贫的震撼乐章。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