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从钢铁重镇到生态新城——四川省攀枝花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见闻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中国自然资源报》:从钢铁重镇到生态新城——四川省攀枝花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见闻
2019-11-06 |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分享到:

金秋时节,金沙江畔。

顺着蜿蜒而上的公路,汽车穿行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

作为传统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过去的四川省攀枝花市很难与蓝天白云、四季花香划上等号。但今天的攀枝花却让来到这里的人们颇感意外,产业发展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一条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凤凰涅槃新路在这座以花命名的城市不断延伸。

新理念

引领矿业走进绿色发展新时代

穿行在攀枝花的夜色中,灯火与星光、钢花交相辉映。“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何其豪迈,何其壮观!

从50多年前“7户人家一棵树”的一片荒坡,变成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攀钢集团老员工刘洪双见证了攀枝花的变迁。“先生产、后生活,城市越来越大,企业越做越强,我们曾经很自豪。”刘洪双说,但随之而来的空气污染,让他有些困惑,究竟是赋予了这片土地新生,还是毁了这里的山山水水?

在生态保护与矿业开发冲撞中寻找共赢,在传统观念与新的理念较量中探索脱胎换骨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刘洪双”们的愿望,更是摆在攀枝花甚至整个中国地矿行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记者看到,攀枝花西区河门口的攀钢石灰石矿山如今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大型的采矿机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植树工人忙碌的身影。弃车登山,茂盛生长的攀枝花苏铁从石灰岩缝隙里拼命挤出,顽强的野生苏铁,树龄少则一两百年,多则上千年,树干刚健挺拔,顶部簇生着一根根羽状的大叶,宛如孔雀四散开来的羽毛。

“这里是全国唯一的苏铁类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保护区紧邻攀枝花市重工业区西区,周边人口和厂矿高度密集。特别是保护区南部边界的科普实验区,因为与石灰石矿采矿区相接,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被完全破坏。

这样的发展模式还要继续下去吗?攀钢在关键时刻选择说不!

2017年5月,攀钢停止了石灰石矿1267米水平以上开采活动,并于当年投入530万元,完成采场作业区生态恢复治理72亩。2018年10月26日,石灰石矿采场全面停止穿孔、爆破、开采作业,转入迹地恢复实施阶段。到今年年底,这片开采了40余年的老矿山就将全部复绿,复绿面积达2541.29亩。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但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石灰石矿生产的熔剂石灰岩是攀钢高炉冶金生产必不可少的辅助原料,每年一半以上用料都由石灰石矿供给。停产后,距离攀钢100公里采购半径内的熔剂用石灰石生产能力,暂时不能满足攀钢需求,而接替矿山建设需要8年建设周期,短时间内无法满足原料供应。”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石灰石矿副矿长程惠壮说得很直白,态度很坚定,“生态优先,探矿和采矿行为必须全面退出自然保护区,这是企业必须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面对困难,攀钢一边按照既定规划,加快开发建设接替矿山步伐,一边举全公司之力,克服生产所需熔剂原料短缺带来的生产经营困难。

看着眼前一点点变绿的石灰石矿山,程惠壮作为一个攀枝花人他也很骄傲。绿色矿山建设,让攀枝花的空气质量优良率由16%提升至98%,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综合治理裸露工矿迹地、破损山体、石漠化土地及植被恢复超过了1.66万公顷,新增、改建绿地超2.45万公顷……

新技术

开辟矿业绿色发展新局面

地处攀西大裂谷中南段的攀枝花,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世界罕见的超大型复杂多金属矿床,境内钒钛磁铁矿资源累计探明71.8亿吨,保有储量近66.67亿吨,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3%、93%,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一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曾对记者说:“攀枝花的资源优势具有不可复制性,因为世界级的钒钛资源宝藏在这里,这是任何一座工业城市无法拥有的。”

然而,就在这座以矿而兴的城市里,因为传统的矿业发展模式,每生产2000万吨的初级产品,就同时产生5000万吨固体废弃物、800万吨液体废弃物、950亿立方米气体废弃物等,而每吨初级产品的价格不过1000元。矿业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已不是简单的渐变和修补,而是一种革命性变化。

走进位于米易县的四川安宁铁钛股份有限公司潘家田铁矿,树绿草碧、蓝天白云,整座矿山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中,茂密的树林迎风摇曳,各种鸟类欢快嬉闹,让人在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之余不禁好奇,曾经“晴天一片灰,雨天一路泥,远观像大雾,近看满身土”的模样呢?公司副总经理吴亚梅看出了记者的好奇,笑着说:“是不是没有发现拉矿的大车呀?”原来,安宁铁钛在矿山、选厂之间,设置了长达10公里的大型重力流管道输送粗颗粒原矿浆系统,改变了过去全靠汽车搬运的历史。吴亚梅说,那相当于每天减少了80台载重30吨卡车的来回运输量。

不仅如此,安宁铁钛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钒钛资源深加工的综合利用企业,近年来,持续投入资金进行钒钛磁铁矿循环经济的创新研发,在攀枝花的民营矿山中率先完成了从资源初加工向钒钛就地深加工的转化,建成了“低品位钒钛磁铁矿节能超细碎系统”“无外力作用粗颗粒原矿浆自流输送系统”“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和“废水浓缩回用系统”,做到了低品位资源的吃干榨净,实现了节能环保、绿色发展。

“通过科技攻关,低品位钒钛磁铁矿不仅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尾矿含铁品位由14%降至9%左右,尾矿含钛品位由10%降至6%左右,实现了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的低能耗、低成本、高回收利用。”吴亚梅骄傲地说道。但攀枝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攀枝花钛产业还有许多技术难题未能解决,因此,攀枝花钛产业升级需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只有在技术方面找到突破口,攀枝花产业升级才能不负众望。”

新机遇

谱写绿色矿业发展新篇章

绿色矿山建设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优先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实现以优化产业结构、节能降耗、生态保护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模式。

在攀枝花米易县白马镇威龙村,一个排土达2000万立方米的排土场一度是村民的噩梦。从2007年启用到2018年闭场,这里堆放的废石已经多得望不到头,不仅植被被毁,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如今,排土场的斜坡上已经被核桃树和各类乔木覆盖。排土场顶部的大平台上,也已重新铺上厚厚的土层,几个温室大棚正在进行中药材育种,棚外百余亩白及长势正旺,滴灌的水管穿梭其中,一个现代化中药材种植基地跃然眼前。

矿场变农场,背后的主导者正是当年排放废石的矿业公司。“绿色矿山也是绿色产业。”四川德胜集团旗下攀枝花德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黎龙顺说,利用已完成闭场的排土场开展中药材种植,不仅经济前景好,还可将矿山复绿,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

威龙村党支部书记付朴成说,刚修建排土场时村民意见很大,不过现在山上的生态逐步恢复,消除了地灾隐患,村民既能到矿山上班领工资,也能在家种植枇杷、核桃、油桃等经济作物,人均年收入能达到1万多元,成为绿水青山的直接受益者。

与威龙村一样,金沙江畔的庄上村是个极具民族风情的村子,也是攀枝花市旅游新村示范点,“水田彝族”占了总人口的80%。李珊珊从小在村子里长大。“以前到处都是冒烟的厂房,空气很差,灰尘也很大,山上光秃秃的。”李珊珊说,但现在,村里修了度假酒店,有了花卉基地,到周末,云南华坪的游客都会过来耍。

在酒店附近的丽新花卉园艺产业园内,一排排凤梨和红掌娇艳欲滴。项目负责人介绍,该花卉产业园占地面积260亩,已建成智能温室6万平方米,是当地最大的花卉产业园,产业园年销售额近2000万元,可提供20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1000户农户同步发展,带动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1500元。

丰收时节,一片片绿油油的芒果林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在攀枝花,绿色已成为大自然和产业的共同底色。“预计通过3年的时间,全市全部合法矿山将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绿色矿山,助推矿业经济绿色转型升级。”攀枝花市局相关负责人说。

因矿而生的攀枝花,正以加快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实现着从“钢铁直男”到“阳光暖男”的转变。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