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脱贫攻坚勇担当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中国自然资源报》:脱贫攻坚勇担当
2019-08-13 |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分享到:

向老乡了解脱贫攻坚情况

漆俊利入村调查

“今天是我们结婚的日子,转眼却要分别……”这是四川省泸县潮河镇国土资源所所长章胜刚写给新婚妻子的一封信。2019年1月4日,新婚第二天,他踏上了去往凉山的路。

2018年6月,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四川厅派出25人组成省国土资源系统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奔赴大小凉山。自然资源厅挂牌成立后,四川厅又选派32名熟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和地灾防治工作的业务骨干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于1月15日奔赴凉山,集中力量坚决啃下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帮扶队员们如何尽快融入当地,又为当地脱贫攻坚做出了哪些努力?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扶贫故事。

闯关——

为和群众打成一片,她给自己取了彝族名字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全州521.29万人中彝族人口约为275.73万人,占总人口的52.89%,其中相当一部分群众至今不会讲汉语。凉山州委常委沙文曾说,每个初来乍到的帮扶队员面前都横亘着语言关。

峨眉山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帮扶队员里唯一的一名女同志漆俊利对此深有感触。“刚来时,很激动,但第一次来到五里菁乡达支村开展入户调查,问题就来了。”漆俊利说。语言不通,一连好几天,她没能同老乡说上一句话。那段时间,可把漆俊利急坏了,夜里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没有窗户的土房,火塘将整个房间熏得乌黑,主人家不时用火钳拨弄塘中的柴禾,不远处,他家的牲口在一旁呜咽着。“这是一个被遗忘的世界。”面对村里面的现状,女人特有的柔软被深深地刺痛了。要想了解贫困群众的真实状况和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就必须同他们打成一片,得到他们的信任,可是语言不通怎么办?

漆俊利下决心要攻克这道难关。她首先想到了给自己取一个彝族名字——漆阿呷莫。漆是她的姓,阿呷是排行老二,莫是女孩子。名字有了下一步怎么办,她紧紧抓住村里的彝族干部,虚心求教;她守在村委会外等孩子放学,想方设法和他们交朋友,几天后,全村的孩子变成了她的向导和翻译领着漆俊利逐户走访。一年后,她成了乡亲们心中的阿呷莫。在她的帮扶下,村里的50多名年轻人走出世代居住的大山南下广州打工,村里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产业。

施展——

帮扶队员快速融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木里县屋脚乡黄斯洛新村,一幢幢藏族风情新居错落有致,田园里时令蔬菜绿莹莹的一片,文化广场上三三两两的孩子和老人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几个月前,乡亲们还居住在土坯房中。“一分钱都不要就能搬进新房,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感谢赵主任。”村民阿鲁莫口中的赵主任,就是扶贫队员赵万锐。作为第二批帮扶队员,今年1月赵万锐从广元市利州分局来到了凉山木里帮扶增减挂钩工作。刚到不久赵万锐便带领监理人员对全县正在实施的13个乡镇49个增减挂钩集中安置点住房建设和2个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2月17日,他突然接到群众举报黄斯洛新村建设存在安全隐患。他一边向局领导汇报,一边带领监理到现场调查处理。从县城到屋脚乡200多公里,即使在路况非常好的条件下也要行驶6个多小时,而此时正值冬季,高山道路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很多地方还有暗冰。同事劝他,你还是通过电话问清楚情况吧,要遇上暴风雪会有生命危险的。赵万锐拒绝了。他说,房子安不安全直接关系到老百姓安不安全,不到现场看看我不放心。早上8点,赵万锐出发了,在翻第一座山的时候车突然失控,差一点掉落山崖。赵万锐没有退缩,在衣服、鞋袜被雪水浸透,冰冷刺骨的野外,他用了2个小时终于装好了防滑链,继续向雪山深处挺进,直到夜里12点。到达屋脚乡后,他顾不上休息,立刻找来当地群众了解情况,第二天一早又来到黄斯洛新村进行检查,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赵万锐说,看到老百姓搬进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的新房我很欣慰。

说到增减挂钩,普格县的推进进度曾在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中排名倒数第一。县委、县政府向四川厅提出要求,增派专业技术力量支援普格,罗洪刚成了四川厅增派的22名专业技术人员之一。他是巴中市巴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项目规划股长,多年奋战在增减挂钩一线,曾参与和实施了全国首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内流转使用的巴州项目。而这一次挂职普格县局副局长,面临的挑战更大,在他来之前,普格县增减挂钩没有实质性进展。他的到来会给这片土地带来什么呢?两个月后,通过到村社现场走访调查,他摸清了全县34个乡镇141个村的自然资源情况、群众意愿,也找到了症结所在。“主要在于对增减挂钩政策理解上的偏差,比如项目选址过分集中,导致规划难以落地;对拆除旧房的宣传不到位,让群众误以为享受安全住房政策建新房后可以不用拆除旧房;原有招商项目指标分成与省厅、州局相关文件精神相悖……”如何逆转?关键在于调动各方积极性,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最大支持。在调研的基础上,将全县34个乡镇划为52个项目区,拆旧复垦规模1.3万亩,规划节余指标1万亩,并分类统筹推进立项、实施,预计节余指标收益24亿元,这相当于普格县2018年的GDP总量。同时,通过项目实施,解决1万余户非贫困户安全住房和2.5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拆旧复垦整理。在普格局大力推进和罗洪刚的帮扶下,如今普格县正在实施的增减挂钩项目有19个,其中招商引资项目2个,包装整合项目17个,计划年底全部完成实施。普格在11个深度贫困县中由倒数第一转变为排名靠前。

谋划——

工作有时限,帮扶无止境,为凉山州留下永续发展的产业

“既要脚踏实地,也要高瞻远瞩,3年后我们走了,要给老百姓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漆俊利说。事实上,达支村已经绘好蓝图,以“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冷水鱼养殖产业。与此同时,漆俊利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越西建起了自动化地灾监测体系。“通过凉山一年时间的扶贫,我认为扶贫工作虽然琐碎和复杂,贫困群众的思想也根深蒂固,但是只要我们用真心,带着感情,就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漆俊利说。

赵万锐所在的木里县已经实施了12个增减挂钩项目。其中已竣工通过验收获得合格证的1个,取得挂钩节余指标约63亩。赵万锐说,我愿意在暂定一年的基础上延长服务时间。

在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普格,罗洪刚不懈地努力着。他说,“增减挂钩要与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建设、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项目结合起来,让增减挂钩为脱贫攻坚发挥最大效力。”

帮扶队员的到来,改变的不仅是凉山的山山水水,更多的改变在于一种新秩序的诞生。泸州市局龙马潭区分局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浩最初来到普格时将土地整理工作作为自己的重心,但是在普格,他分管的却是不动产登记。王浩坦陈,他失落过,但他并不后悔。在彝区,很多人不知道集体土地不能买卖,不清楚不动产登记是什么,因此产生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依法依规的用地理念与登记秩序。为此,他加强在群众间的宣传,让群众了解不动产登记的意义和流程,同时完成不动产数据关联整合和不动产登记提速增效,并对历史遗留问题按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先进行会审再进行十五天公示,以对历史负责对群众负责的态度推动问题解决。

2018年底,章胜刚帮扶的普提村通车了,60名青壮年走出大山进工厂、进矿山,到沿海城市打工,村里建起了40亩核桃种植基地,成立了养马合作社。全村32户贫困户中有14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章胜刚说:“虽然对妻子充满了遗憾,但‘决战决胜,不胜不归’的誓言是承诺、是责任,更是鞭策、激励,一年不是结束,而是意味着下一个一年的开始,我将继续通过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行动,在帮助彝族同胞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