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竹溪村饱受地灾困扰的村民迎来乔迁之喜——坝坝宴 幸福酒 搬进新居有盼头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中国自然资源报》: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竹溪村饱受地灾困扰的村民迎来乔迁之喜——坝坝宴 幸福酒 搬进新居有盼头
2019-03-06 |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分享到: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为我们38户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而不辞劳苦的每一个人。”近日,记者走访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竹溪村时发现,曾经饱受地灾困扰的村民摆起坝坝宴,喝起幸福酒,欢庆即将到来的乔迁之喜。

去年9月,自然资源部调研组一行来到蓥华镇了解杨家山滑坡专业技术监测和村民避险搬迁安置情况。如今,5个月过去了,村民们终于搬进新家。“汛期大家伙终于不用担惊受怕了。”竹溪村4组组长林子保兴奋地告诉记者。

杨家山滑坡地灾隐患点位于什邡市蓥华镇西北约5公里处,整体地形坡度为30度~40度,轴长约400米,宽250米,厚度5米~10米,体积约65万立方米。竹溪村主任蔡玉祥介绍,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4组所在的杨家山山体就出现了裂口,第二年被确定为地灾隐患点。2013年“7·9”洪灾后,裂缝进一步加宽变长,现在山顶的裂缝最宽的地方已经有1米多,最窄的地方也有50厘米左右,长度达到了200多米。随着裂缝的加剧,杨家山山体开始出现下滑的迹象。

“我们4组有38户86人长年居住在地灾隐患点范围内,其中有19户更是住在了滑坡点的正下方。以前每到汛期村民们都会搬迁到集中避灾点临时居住,在那搭建男女两间板户,睡的是大通铺,既潮湿又不方便,可又没办法,家里不安全。即便是平时,山上也经常往下掉石头,有一回掉下来的石头砸在了院子里,足足有几十斤重。”林子保说。记者在林子英家看到,屋里墙壁上、院坝里都出现了裂缝。蔡玉祥用手指了指院坝长约1米多的裂缝说:“像这样的裂缝,38户居民家里都有,有的比这个还长还宽。”

什邡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王恩刚告诉记者,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将杨家山隐患点纳入了地灾综合防治体系,在滑坡体及其潜在威胁区安装了4个北斗智慧云监测站及1个基站、6处裂缝监测点、1处自动雨量监测站、1处无线声光预警喇叭。同时结合群测群防、人工巡视等措施,依托“北斗智慧云公共监测平台”,实时对滑坡体进行毫米级综合监测和智能分析预警。

2017年9月26日,四川厅下达了搬迁任务,由政府补助和群众自筹,共筹集资金500万元,实施地灾避险搬迁。2018年10月工程正式启动,2019年1月房屋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竹溪村周家坪的避险搬迁安置点以四合院布局建设,有60平方米、90平方米和120平方米3个户型。“为了让群众都能搬得出、稳得住,什邡市政府采用了兜底底价的作法,每平方米含政府补贴在内不超过900元。”蔡玉祥说。他以120平方米户型给记者算了笔账:“每平方米900元底价,120平方米就是10.8万元,除去省里直接补给每一户避险搬迁户的2.5万元和什邡市政府配套的4.1万元,实际每户只需要出4.2万元就可以入住新居了。”

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陈碧告诉记者:“去年我们离开时,完全没想到年底回来就有新房子住了。每到汛期我们都格外担心家里老人的安全,等搬到新家后我们在外面打工也安心多了。”

村民的新房建起来了,蓥华镇政府又开始思考起“能致富”的问题。副镇长阙世勇说:“等村民全部搬进新房后,老房子将全部复垦成耕地种植中药材。我们还准备将新村建设节约下来的土地用于建设山货市场,让村民把种的野菜、风干的山腊肉拿到山货市场里销售增加收入。同时,利用蓥华山优良的自然条件,发展民宿和康养旅游。”

64岁的村民肖永群正忙着装修自己的新房,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感谢党和政府哦,新房子住着巴适,赶集方便。我要赶快装修好,争取第一个搬进来,好好享受现在的幸福生活!”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