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改革 守底线 强短板 地质灾害防治实现连续六年“零伤亡” ——自贡市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改革筑牢防灾壁垒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重改革 守底线 强短板 地质灾害防治实现连续六年“零伤亡” ——自贡市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改革筑牢防灾壁垒
2018-11-05 |  来源:自贡市国土资源局  |  分享到:

2014年起,自贡市紧紧围绕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防治、能力建设四大体系,扎实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2017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后,自贡市紧抓改革机遇,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守人员“零伤亡”底线,优化完善前期四大防灾体系短板,进一步探索专业化、科技化防灾,积累了大量可以借鉴、可供推广的“自贡经验”。

一、群专结合、点面共抓,完善调查评价机制

一是发动本地群众,对排查出的41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一对一”专职监测责任人,开展日常巡查监控,做到灾情险情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置。二是发挥专业优势,鼓励和指导各区县与地勘单位建立“一对一”合作关系,落实覆盖全市的8支驻守督导队伍,协助基层防灾人员开展“雨期三查”“汛期三查”以及3轮拉网式隐患排查。

二、分级防范、行业联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树立统筹部署“一盘棋”思想,各级政府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健全20个市级部门共同参与的应急联动防灾机制,强化应急处置协调能力。同时,联合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1次,向各级防灾工作人员发送实时风险预警短信4196条。根据预警预报信息,各级防灾责任人和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负责人需及时上岗到位,加强监测、加密巡查,发现险情、及时预警,果断组织受威胁人员撤离。

三、分类治理、规范市场,完善工程防治机制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2014年以来共计对上争取防灾专项资金1.14亿元,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累计实施2310点次专职监测、303户避险搬迁安置、44处工程治理和63处应急排危除险。2017年底,加强与市财政局的沟通,有效盘活2014-2016年防灾结余资金,用于提前开展项目申报前期工作,确保了2018年储备项目的成功申报,压缩了工程周期,有助于建设项目尽早发挥防灾功效。今年7月起,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积极构建政府投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市场信用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条件、规范招标投标行为、强化履约监督管理,加快建设诚信数据库、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切实强化防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的监管工作。

四、重视宣传、强化演练,完善能力建设机制

汛前,研究制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方案》和应急演练计划,有安排、有部署地开展多层级、多层次、常态化、全覆盖的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演练。宣传培训方式包括邀请地勘专家召开地灾防治知识培训会,在“4.22”世界地球日、防灾减震月、安全生产宣传月、“6.25”全国土地日等活动期间,面向广大群众设置咨询台、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演练方面,明确要求各区县在主汛期来临前对每个隐患点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并且依托驻守督导队伍,在摸排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同时组织开展应急避险演练,确保预警信号、避让线路、避灾地点等预案内容家喻户晓。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宣传培训406场、发放宣传画册4800余份、应急演练525次。

五、多级管控、人技结合,完善科技防灾机制

一是投入防灾专项资金291.7万,大力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及数据库建设”。今年4月,市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成,汛期试运行期间,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同步视频会商,保证了预警天气时上级部署和信息传递及时到位。二是投入防灾专项资金275.7万,先后开展2轮“自动化专业监测体系建设”,对全市30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完成37台自动化专业监测设备,在全省率先实现野外专业监测数据与省、市地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总体来说,该项目建设实现了隐患监测预警多级管控,在人员监测的同时,全时段自动监测隐患变化,为超前预测预报、主动防灾避险提供了科技保障。2017年9月1日荣县“一匹山”崩塌险情因“人技结合”的防灾机制实现成功避险后,在“科技支撑、信息管理、科技防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已在全省得以推广。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