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集约利用丘区土地的射洪样本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四川日报》:集约利用丘区土地的射洪样本
2017-02-22 |  来源:《四川日报》  |  分享到:

 

射洪县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建设两年多以来,通过集中建设办公楼、宿舍和绿化区域,节约用地200余亩。图为正在加紧施工的产业园二期项目。 射洪县国土资源局供图

2016年初,鱼池村连片土地整理项目启动。该区域目前开发了乡村旅游项目,建成了采摘果园10多亩,种植枣、桃、梨等10多种水果,供游客采摘。 本报记者 寇敏芳 摄

 

  一边“造”地一边“抠”地 破解人多地少难题
     聚焦
    1496平方公里的小县,丘陵坡地占90%,人口却超过百万,人均耕地仅有 1.03亩——这是遂宁市射洪县人多地少的现实问题,也是我省丘陵地区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射洪,全县90%的耕地被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畴,永久基本农田属于“国宝级”待遇,意味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
     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倒逼了改革。2011年,射洪县成功创建全国首批节约集约模范县,逐步探索出一条丘陵地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
 □本报记者 寇敏芳
 1
  “解锁”撂荒地
  土地整理与流转无缝对接
     2月18日,春暖大地,射洪县玉太乡鱼池村的草莓园吸引了很多游客,附近山坡上果树成林,坡下蔬菜、水田、鱼池渐渐成形。而在1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地。
     变化源于该区域的连片土地整理项目。
     玉太乡土地整理的范围包括鱼池村和周边的8个村,“整理前,村里的土地一半都撂荒了。”玉太乡乡长陈林昌介绍,9个村处在低丘缓坡区,1万多亩耕地插花式分布在几个小山包之中,农民以种植玉米、红薯为主,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通常情况下,土地经过整理过后,再进行流转。
     但鱼池村在土地整理项目启动时,就引入业主,流转土地,同步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实现了土地整理项目与流转无缝对接。业主之一的四川射洪绿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基础上,建设了约1300亩的生态农业观光核心区。
     土地整理和旅游开发同步进行做到了集约化建设。土地整理项目中道路建设最宽为4.5米,但景区至少需要6米,“我们跟施工方协商,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公司增加1.5米路的建设费用,避免了二次开发造成资源浪费。”绿洲农业公司总经理王春平说。
     射洪通过土地整理“解锁”耕地的案例还不少。在瞿河乡桅杆村,土地整理后,建成了田块成方、路渠相连、设施配套的高产稳产农田,生产能力普遍提高10%-20%。
     截至目前,射洪县实施省市县土地整理项目51个,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42.9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4.8万亩,位居全省前列。

 2
  激活工业园
  引入第三方招商,杜绝投资“圈地”
     为提高工业用地效率,射洪从2000年至今已形成4个分门别类的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让工业用地更高效,射洪采用第三方招商引资的办法,由民营企业担当园区开发和管理主体,政府做好服务,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投资“圈地”乱象。“作为招商企业,我们要考虑自己的收益,选择的都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射洪县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综合办公室主管刘丹说。
     如何防止“管园”企业“圈地”?“引进的企业没有入驻前,园区只是规划用地,企业确定入驻后,再依法依规申请用地。”谭瑛说。
     2014年6月,射洪县引进四川绿然科技集团,作为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的投资运营主体,县政府和绿然集团共同出资20亿元设立园区发展资金,用于园区开发建设。园区建设了5个标准厂房,将工厂建成3层,平均每个入驻企业在园区内的占地面积可减少20%以上。同时,园区集中规划了办公、宿舍和绿化用地,节约用地面积200余亩,约占7%。
     四川洪芯微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芯片研发制造企业,选择在射洪这个小县城扎根,公司副总经理刘宁说,“因为融资、企业服务、招工等方面的问题,园区都帮我们解决了。”
     目前,园区规划面积2779亩,包含有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与应用三大产业。“我们都是按照产业链去规划用地。”刘丹举例,在最早打造的电子信息板块,聚集了芯片制造-封装-框架-铜材-贴片-检测-包装的完整产业链。洪芯微科技生产的晶圆,只需5分钟就能送到其下游厂家。“现在是企业想来,但没地了。”刘丹说,短短一年半时间,园区便吸引了43家高科技企业入驻,项目总投资超过40亿元。
 3
  “抠”出土地
  增加容积率,向纵向空间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射洪县提出,到2020年建成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人口向城市聚集,但城市空间有限,射洪在土地资源内涵的挖潜上下功夫。
     翻开《射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中处处体现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总思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控制广场规模、道路宽度,避免大马路、大广场的浪费行为。
     谭瑛举例,原城西中心广场规划用地面积105亩,经调整后节约用地69亩;原新桂仙路规划宽度为40米,调整后宽度为36米,节约用地 5.25亩……一点点地“抠”,带来的是土地总容积率的提升,射洪县计划到2020年,人均用地达84.98平方米,比国家标准人均节约12.06平方米,节约总用地5065.2亩。
     除了向土地要土地,当地还在空间上下功夫。“十二五”以来,射洪县审批的建筑项目中,利用地下空间的达21个,减少地面占用土地面积约108亩。        

  一边“造”地,一边“抠”地。在城市重大项目建设中,改造过去粗放的基础设施,进一步节约了用地。以城区内河整治工程为例,前锋渠改造中,将原土渠改造为浆砌石渠,增加绿化面积,建成景观带后,增加城市建设用地94.5亩。“在利用水渠建成城市景观带后,还造出城市建设用地442.5亩。”谭瑛说。
     据统计,通过节约挖潜措施,全县节约了城市建设、工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养殖等各类用地8700多亩,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0.6平方公里增加到14平方公里。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