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村:土地为媒 村企联姻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白云村:土地为媒 村企联姻
2016-07-11 |  来源:政策法规处  |  分享到:

白云村:土地为媒 村企联姻

 

  郫县红光镇白云村因史上有一座寺院叫白云庵而得名,成都市的饮用水源徐堰河流经村北。村庄生态良好,阡陌纵横,水源丰富,空气清新,连续三十年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是传统的农业村。全村有8个社,农户613户,总人口1768人,人均宅基地面积160平方米。

  2012年,经农业部推荐,上海多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多利农庄”成都基地项目入驻郫县。白云村两委班子将村上的耕地、建设用地、人口规模做了全面的评估和测算后,准备了详实的资料,积极对接企业用地需求,以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的农业水土条件、丰富的农业人力资源、吸引项目最终落户白云村。一个村庄从此与一家企业结缘、一个项目改变了农村的发展面貌。

 

改变:两块地统筹考虑

  谈到村庄的发展思路,白云村党支部书记易图华坦言,很多村只关注集体建设用地,因为其入市后有巨大的增值潜力,而耕地则被一些人视为负担,认为难以见到效益。白云村一班人认为,农村的发展必须将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综合考虑,建设用地无论如何都不会亏本,盘活的重点还是农用地。农业怎么搞?只有观光农业、有机农业才能创造更多的增值收益,只有引进新型经营主体,才能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高端化运营。为确保优质土地的高效利用,农民生产经营模式的改革创新,村干部几乎考察了全县,甚至北京、上海的农业种植企业,发现只有优势企业才能在农用地上做好大文章。鉴于此,白云村以盘活农用地入手,将农用地作为引资主体,关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争取到多利农庄成都基地项目,实现了一三产业融合互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集体经济借力腾飞。

 

资金:三本账精打细算

  引进项目、资本、技术和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白云村两委认真算好三本账。一是资金账。多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100亿投入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基地,目前已投资5亿元。白云村确权耕地1955亩全部流转给多利公司使用,每亩地年租金按双700计算,即大春700斤大米、小春700斤小麦,收益超过2300元,是村民自己种植收入的2倍多。此外,通过土地整理,预计为企业供应配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330亩。为完成供地计划,2013年白云村与多利公司达成协议,由企业垫资1亿元,村集体组织开展宅基地整治,引导村民集中居住,节余集体建设用地300余亩,通过交易平台,实现市场溢价,分期供应给企业使用,然后以土地收益冲抵成本,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民心账。白云村按照新型农民社区标准,以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的方式规划建设农民小区,新房人均居住面积40平米,农民不出一分钱,还可以获得拆旧补偿金人均3.5万元,而且水电气讯配套完善,公共服务一应俱全,农户居住条件得以根本改善。三是发展账。多利(成都)农庄总面积11135亩,涉及白云村、寇家坝村、汉姜村和鱼塘坎村共2565户农户、7147人。多利携手中国平安集团、浙江绿城集团、法国LUX酒店管理公司联合打造农、旅结合的现代有机农业小镇,在白云村建设项目先行示范区。该村按600多户1800余村民的规模分两期进行安置,一期33750平方米安置房已建成。同时,企业投资对2750亩农用地进行了有机改良。村民可参与有机蔬菜种植、生鲜产品加工配送、农业休闲体验、观光旅游服务等工作,不离乡离土即获得多项收入,实现增收致富。

 

入市:全域整理  统筹运营

  白云村以郫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为契机,通过宅基地整理,集中调整出436亩集体建设用地,除去农村新社区聚居点用地100亩外,剩下300余亩按规划确定为经营性用途后,在原址就地入市。为规范土地入市,该村成立为了白云拓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开展土地整理、农用地流转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及后期预留产业用地的经营管理。与郫县其他村庄不同的是,白云村的实行“全村统筹、人均持股、动态管理”的模式,凡户口在该村的农业人口均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各自土地使用权入股,考虑到土改时土地是平均分配,村民无论有多少土地均平均持股,入股时需向集体经济组织递交申请及承诺书,一是申请参与土地整理和集中居住;二是承诺自家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入市。村民土地入股后,统一开展土地整理,在工程竣工、安置入住之前出生入户的人口作为新股东,与其他成员同等享受安置房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分配;项目结束、安置后出生落户或迁入的人口,也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但不再享受安置房分配。股份公司按照简易程序,由11个股东代表组成股东大会,除了3名发起人外,另外8名股东代表各代表一个社的村民股东。股东代表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村庄土地资产事务,由村两委动议,村民议事会讨论,再交由股份公司执行。

  2016年3月11日上午10点,白云村4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郫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成功挂牌交易。4宗地分别位于白云村5社和8社,总面积19.91亩,成交单价68万元/亩,总成交金额达1354.0432万元。

 

产业:一步登天接轨世界 

  按照多利(成都)农庄项目规划,白云村将被打造成中国农业硅谷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美丽乡村国家级示范中心,项目分为国际农业博览区、农科服务配套区(分为东西两区)、农庄生活体验区、田园观光样板区、生态林盘风貌区、新型乡村混合区、田野工坊创意区等八大功能区,预计年产有机蔬菜3万吨,带动成都10万亩有机蔬果的订单生产,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农产品年销售额20亿。企业集装箱式特色办公区、生态农产品展示区、有机种植基地和加工大棚已初步规模,大企业、好项目、新业态的示范效应正在形成,白云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白云村将整理出的集体建设用地,除去集中安置用地和入市土地外,保留5%的比例由村集体组织作为产业发展用地,所获收益用于村民的社保等福利保障。

 

农民:安居乐业复合发展

  白云村两委算了一笔细账,农民通过宅基地整理,除搬入统一规划建设的农民小区,获得安置新房和安置费用,解决了“安居”问题外,还能实现“乐业”:

  一是从农地上解放出来,无需脸朝黄土背朝天,就可以获得耕地流转收益约2300元/年;

  二是项目完全建成后,全年可吸纳500名村民到园区务工,人均务工收入30000元/年。目前每天已有60名村民在多利务工,人均日工资80元。

  三是在公司引导下,农民可加入蔬菜种植合作社,向一流的有机农业企业学习先进技术,开展订单生产。

  四是通过有机农业小镇的休闲乡村游带动,人均旅游收入约8500元/年。

   “我家5口人,人均耕地1.3亩,以前完全靠种地生活,每亩地一年的收入也就1000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家里2个人家门口务工,成了农业工人,每月按时拿工资。以后旅游业发展起来后,我们村就是景区,大家还会有更多收入……” 说起白云村的变化,村民李建华激动不已。在他的眼前,白云悠悠,前景光明。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