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矿局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 地质环境左右农产品质量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贵州省地矿局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 地质环境左右农产品质量
2005-12-27 |  来源:四川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  |  分享到:

 

最近,贵州省地矿局毕坤研究员、王尚彦博士等共同开展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与优质农产品”研究全面完成。通过研究发现矿物元素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核心物质,并提出了贵州省农业生态地质科学种植模式,标志着该省第一个系统研究地质工作如何为农业服务的边缘性综合研究成果问世。该成果的问世为该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发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
  贵州省地矿局从20世纪 80年代开展村镇县地质地貌与农业区划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科学研究,探索寻找地质工作如何为农业服务的有效途径,提交了多项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更加激发了全省地质、环境、农业工作者的热情,他们在该省农业资源区划办的支持下,大力开展农业生态地质研究。农业生态地质是从地质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他们根据该省岩石露头多、碳酸盐岩石分布广、地形起伏大、没有山间盆地和平原支撑的地质环境特点,对该省的茶叶、烤烟、大米、水果、蔬菜等十种农产品,选择不同的地质环境,在品种、施肥水平、耕作技术、管理水平等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不同农作物的农田地质对比种植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农作物对地质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选择性、适应性,地质环境是农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作物生长的场所,是矿物营养物质资源库和贮存库,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磨合界面。
  贵州省地矿局毕坤研究员、王尚彦博士、贵州省农业资源区划办李跃荣、许军等专家组成科题研究组,根据对比种植试验的成果,进行长时间系统、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得出了地质环境是控制农作物质量的主要因素;农产品的质量与地质环境优劣成正比;矿物元素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核心物质;地质环境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等一系列重要成果。并建立了优良品种+优良地质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环境+矿物元素的综合平衡施肥+科学耕作方法=优良农产品的农业生态地质科学种植模式。
  更为可喜的是,长期以来,地质与农业的密切关系已得到地学和农学的共识,但地质与农业结合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将两者联系起来,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毕坤研究员、王尚彦博士等专家通过研究发现,矿物元素是控制农作物生长的内在先决条件。在农作物的干物质中,矿物质占4%--7%,它们以整体性、组合性、多元性、平衡性、特殊性参与农作物内含有机物质的形成及生命活动,是几百种酶类转化为叶绿素、蛋白质、糖分的催化剂,缺少一种元素或含量不足或过剩,都将影响农作物生长,从而把岩石地质体、土壤、农作物、农产品联系在一起,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佐证了地质环境与农业生产有深层次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矿物元素是地质与农业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地质与农业结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与国内研究接轨的水平,标志着贵州省地质与农业结合工作由起步走向逐步成熟。
  这项研究成果在阐明地质环境与贵州省特色农产品的关系、地质环境在贵州省农业生产中的功能、矿物元素是地质与农业结合的桥梁和纽带、贵州省农业生态地质科学种植模式、县域单位农业生态地质示范性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下一步将在八个方面发挥作用,即在优生地质环境评价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指导什么地区种植什么优良品种;引进的优良品种应选择什么样的优生地质环境种植;对品质退化的优良品种应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如何保证农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种植结构,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服务;如何发展特色农业,建立生态观光农业等。这对指导该省科学地发展农业生产、开发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经济效益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矿业报》记者  何毓敏)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