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史:加强地质找矿工作 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徐绍史:加强地质找矿工作 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2009-10-28 |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  分享到:

102325日,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九华山庄隆重召开。1100多名全国地勘行业会员代表和16位院士以加强地质找矿工作,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为题,深入学习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817视察国土资源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探讨在新形势下地质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出席开幕式,为第十一届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银锤奖获得者代表颁奖,并作重要讲话。国际地科联前主席张宏仁,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冀文林等出席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主持开幕式。

徐绍史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至今已经召开过33届年会,在展示科技成果、交流学术思想、探讨科学原理、破解地学难题、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的年会是在李克强副总理不久前视察地科院和国土资源部,与院士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召开的。本届年会要通过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李克强副总理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地质工作的方向,更好地推动地质工作发展。

徐绍史指出,切实加强地质工作,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推动地质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是全国地勘行业的广大地质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提出六点要求。

一是认真学习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新中国成立60年来,通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我国已经由资源家底不清变成世界瞩目的资源大国,地质工作服务从传统领域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地质工作体制也已从计划经济下的大一统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持续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资源需求持续增长,国内供需失衡,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的风险加大。地勘行业也到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形势的发展和中央的要求,又一次把广大地质工作者推向了前沿。在这种情况下,地勘行业应该发扬光荣传统,把握机遇,为国分忧,增强历史使命感,增强现实紧迫感,满怀信心迎接挑战。

二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地质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地勘行业还存在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适应的地方。要进一步转变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思想,更加紧密地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自觉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转变怨天尤人和等、靠、要的思想,振奋精神走向市场。要进一步转变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永不满足,持续进步。要进一步突破固有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坚定不移地实现从供给驱动到需求驱动的转变。

三是勇于探索,改革创新,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今年在全行业开展了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大讨论,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围绕着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技术规范三大方面进行探讨,就是要把影响和阻碍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问题找出来,把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拿出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需要注重遵循市场规律和地质规律。要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要贯彻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   

四是开拓新领域,延长工作链,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地质工作既是经济工作的先行,又贯穿于经济建设的整个活动,渗透到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地对地质工作提出了多样化、高标准的服务需求,要善于捕捉和挖掘新的需求。当前,要在做好传统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工作、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同时,在清洁能源、气候变化、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和地质遗迹保护、地下水开发保护和治理、地质信息的集成化等方面进一步开拓服务领域。

五是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人才培养,促进地质工作发展。要重视基础研究,选择优势重点项目,争取率先突破。要注重技术方法、装备的创新。要加大研发的力度,利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方法、新的装备来争取最大的进步。要注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运用先进的开采技术。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仅要加强院校培养,而且要鼓励一线人才成长,用大成果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一批了解地质发展、熟悉地质科技管理的人才。

六是中国地质学会要继续利用学术会议、科技期刊、现场观摩、互联网传播等多种形式,搭建好为会员服务的平台。作为跨行业、跨部门的学术性组织,地质学会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保障服务水平,研究解决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地质学会还要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发挥好建言献策的作用,为中国地质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大会邀请了12位院士、专家作主题报告,并设置18个分会场,就地学领域前沿专题开展研讨和交流。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